谈个天|芒种时节,愿你忙而不茫,小有清欢
谈个天|芒种时节,愿你忙而不茫,小有清欢
谈个天|芒种时节,愿你忙而不茫,小有清欢潮新闻客户端(kèhùduān) 记者 段罗君
春雨、夏满、秋处、冬雪,四季美好、天气变幻、时令美食(měishí)以及二十四节气的独特(dútè)韵味,成就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今天是(shì)“芒种”节气。
杭城的(de)芒种,是被果香和雨水浸润的时节。荔枝由青转红,杨梅红深及黑,沉甸甸地(chéndiàndiàndì)挂满枝头;西湖里的荷花和睡莲,已将湖面点缀得粉嫩清新;翠鸟们也忙起来了,或(huò)栖于荷花之上,或欢快地展示着美丽的羽毛……此时的杭城,忙碌而又(yòu)美好。
在这个充满希望的(de)芒种时节,或许(huòxǔ),此刻的你正为了愿(yuàn)望而努力奋斗,愿你始终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,未来的日子,忙而不茫,小有清欢。
本期谈个天,我们来聊聊芒种(mángzhòng)。
西湖荷花次第开 里尔 摄(shè)
西湖荷花次第开 里尔 摄(shè)
芒种,是(shì)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。
这是一年(yīnián)中最忙的(de)(de)时节。“忙种”,忙着种。“芒种(mángzhòng)”一词最早出自《周礼》:“泽草所生,种之芒种。”芒种是收获的时节,同时也是播种的时期,收获的是有芒作物比如麦类的果实,播种的是夏播作物比如晚稻的种子。一“收”一“种”的忙碌中,蕴含了人生真谛——收获不是(búshì)终点,而是新的开始。
临安小麦丰收 临安区融(qūróng)媒体 朱俏英
在古人的(de)细致(xìzhì)观察中,芒种被分为三候:一候“螳螂生”,二候“鵙(jú)(jú)始鸣”,三候“反舌无声”。芒种节气,螳螂率先感受到(dào)初生的阴气,破卵而生;鵙指的是伯劳鸟,开始在枝头鸣叫;而活跃了一整个春天的反舌鸟渐渐停止了鸣叫,这也意味着仲夏时节的开始。
而在杭州(hángzhōu),今明两天最高气温直逼35℃,今年第一个高温日(rì)(rì)或将诞生。杭州人对(duì)6月的暑热并不陌生,在1951年至2024年这74年当中,有48年的首个高温日都出现在6月及之前(zhīqián),其中,2023年更是创下(chuàngxià)4月17日的最早纪录,仿佛春天的衣襟里突然窜进一股夏日的灼热。而在此之前,最早出现高温的是1988年5月3日,当天的最高气温达到35.3℃。
不过,6月的高温终究(zhōngjiū)是(shì)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。相比起7月、8月高温“扎堆”的状态,此时的暑热更像是夏日序曲中的零星音符。历年统计资料显示,6月的高温日数(rìshù)通常只有1-3天(tiān),超过5天的年份屈指可数。未来几天,受副热带高压短暂扩张影响,杭州将迎来一波短暂的热浪(rèlàng),但7日后随着高压减弱,最高气温降到30℃以下,这股暑热也将逐渐消散(xiāosàn)。
睡莲持续开 里尔(lǐěr) 摄
待暑热褪去,你便能(néng)感受到杭城空气中隐约浮动着潮湿的气息。
随着芒种时节的到来,雨水渐渐(jiànjiàn)充沛。此时,老杭州人总会轻轻念叨一句:“芒种后逢丙入梅,小暑后逢未出梅。”念叨里藏着对(duì)梅雨季(méiyǔjì)的复杂情愫——像是等待一场躲不开的约定,带(dài)着几分无奈,又有一丝对季节韵律的默契(mòqì)。梅雨季,这是杭州人逃不掉也绕不过的一段时光。
历史上,杭州大部分年份都在芒种节气期间入梅(rùméi),平均入梅日为6月13日,出梅(chūméi)日在7月7日,也有早(zǎo)的时候,像1954年5月18日就入梅了。
浙江省气象台预计,7日(rì)-10日前期我省进入降水集中期。这句(zhèjù)话的潜台词是:杭州要入梅了吗?看看时间,也差不多了。
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(shuō):“目前还在(zài)会商中,但从指标上看,差不多了。”是(shì)的,入梅也是有(yǒu)指标的,不是说天热起来随便来几场雨,就能称之为梅雨。对于入梅条件,气象学上是非常较真的,副高北抬到位以后才算入梅。而且,雨量也有要求,小打小闹,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(liǎngtiānshàiwǎng)”这么来几下,也不算。
你有没有留意(liúyì)过,有时,江南地区官宣入梅,但(dàn)杭州却不包括在内。杭州不是白居易笔下的“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”吗?
毛燕军解释,在气象上,我国有专门的梅雨检测(jiǎncè)区,即江南区、长江中下游区和江淮区三个区域(qūyù)。其实,江南区比我们(wǒmen)平常说(shuō)的江南地区范围要小得多,杭州恰好处在(chùzài)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交界处,也就是说,杭州被这两个区分为两个部分,南部的桐庐、淳安和建德属于江南区,而北部的杭州、富阳、萧山和临安属于长江中下游区。
所以(suǒyǐ),杭州啥时候入梅,要基于副热带高压位置、强度、近日气温和雨(yǔ)日情况综合考量。
当然,也有读者说,入(rù)不(bù)入梅,我们只认墙面的水渍。嗯嗯,好像也有道理。
雨天的(de)西湖边充满诗意 里尔 摄
再忙,也需要一些仪式,让匆忙的生活、湿哒(dá)哒的日子有些小惊喜。
芒种时节,便藏着古人的风雅与(yǔ)生活烟火气。比如,“煮梅”。这个习俗据说(jùshuō)夏朝就(jiù)有了。正月开花的梅树在这时刚好结出梅子,但如果直接吃,梅子的酸涩难以入口,于是(yúshì),古人就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。方法很多,比较简单的是用糖(táng)和梅子一起煮,十分爽口,不妨试试看。听着雨水,煮一锅酸甜,把时光酿成诗。
更美好的仪式,便是饯花神(huāshén)(huāshén)。在民间,花朝节(huācháojié)“迎花神”,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百花争艳的盛景(shèngjǐng)落下帷幕,民间会举行送花神仪式,饯送花神归位,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(zhīqíng),盼望来年春天。《红楼梦》中也有提到:“尚古风俗:凡交芒种节这日,都要摆设各种礼物,祭饯花神,言芒种一过,便是夏日(xiàrì)了,众花皆谢,花神退位,须要饯行。”
在宁波,芒种(mángzhòng)时节则有吃君踏菜的习俗。这种菜在当地被称为“软菜”,长势喜人(zhǎngshìxǐrén),能长到1米高,茎杆厚实。当地人认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(qīngrèjiědú)的功效,吃了夏季不会出痱子。
与此同时,芒种(mángzhòng)时节也将迎来(yínglái)高考。杭州市气象台提醒,开考首日体感较为闷热,考场外候考的家长、奔赴考场的考生们,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(cuòshī),及时补充水分(shuǐfèn)。7日-10日杭州多阵雨雷雨天气,大家出门前记得检查雨具是否带好,可别让雨水打乱了考试节奏。
愿每(měi)一位奔赴考场的少年,都能从容地把知识酿成(niàngchéng)答卷的甘甜,愿每一个梦想都能在这个夏天结出饱满的果实。
茅家埠湖畔金光菊盛开(shèngkāi) 里尔 摄

潮新闻客户端(kèhùduān) 记者 段罗君
春雨、夏满、秋处、冬雪,四季美好、天气变幻、时令美食(měishí)以及二十四节气的独特(dútè)韵味,成就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今天是(shì)“芒种”节气。
杭城的(de)芒种,是被果香和雨水浸润的时节。荔枝由青转红,杨梅红深及黑,沉甸甸地(chéndiàndiàndì)挂满枝头;西湖里的荷花和睡莲,已将湖面点缀得粉嫩清新;翠鸟们也忙起来了,或(huò)栖于荷花之上,或欢快地展示着美丽的羽毛……此时的杭城,忙碌而又(yòu)美好。
在这个充满希望的(de)芒种时节,或许(huòxǔ),此刻的你正为了愿(yuàn)望而努力奋斗,愿你始终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定与从容,未来的日子,忙而不茫,小有清欢。
本期谈个天,我们来聊聊芒种(mángzhòng)。

西湖荷花次第开 里尔 摄(shè)

西湖荷花次第开 里尔 摄(shè)
芒种,是(shì)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。
这是一年(yīnián)中最忙的(de)(de)时节。“忙种”,忙着种。“芒种(mángzhòng)”一词最早出自《周礼》:“泽草所生,种之芒种。”芒种是收获的时节,同时也是播种的时期,收获的是有芒作物比如麦类的果实,播种的是夏播作物比如晚稻的种子。一“收”一“种”的忙碌中,蕴含了人生真谛——收获不是(búshì)终点,而是新的开始。

临安小麦丰收 临安区融(qūróng)媒体 朱俏英
在古人的(de)细致(xìzhì)观察中,芒种被分为三候:一候“螳螂生”,二候“鵙(jú)(jú)始鸣”,三候“反舌无声”。芒种节气,螳螂率先感受到(dào)初生的阴气,破卵而生;鵙指的是伯劳鸟,开始在枝头鸣叫;而活跃了一整个春天的反舌鸟渐渐停止了鸣叫,这也意味着仲夏时节的开始。
而在杭州(hángzhōu),今明两天最高气温直逼35℃,今年第一个高温日(rì)(rì)或将诞生。杭州人对(duì)6月的暑热并不陌生,在1951年至2024年这74年当中,有48年的首个高温日都出现在6月及之前(zhīqián),其中,2023年更是创下(chuàngxià)4月17日的最早纪录,仿佛春天的衣襟里突然窜进一股夏日的灼热。而在此之前,最早出现高温的是1988年5月3日,当天的最高气温达到35.3℃。
不过,6月的高温终究(zhōngjiū)是(shì)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。相比起7月、8月高温“扎堆”的状态,此时的暑热更像是夏日序曲中的零星音符。历年统计资料显示,6月的高温日数(rìshù)通常只有1-3天(tiān),超过5天的年份屈指可数。未来几天,受副热带高压短暂扩张影响,杭州将迎来一波短暂的热浪(rèlàng),但7日后随着高压减弱,最高气温降到30℃以下,这股暑热也将逐渐消散(xiāosàn)。

睡莲持续开 里尔(lǐěr) 摄
待暑热褪去,你便能(néng)感受到杭城空气中隐约浮动着潮湿的气息。
随着芒种时节的到来,雨水渐渐(jiànjiàn)充沛。此时,老杭州人总会轻轻念叨一句:“芒种后逢丙入梅,小暑后逢未出梅。”念叨里藏着对(duì)梅雨季(méiyǔjì)的复杂情愫——像是等待一场躲不开的约定,带(dài)着几分无奈,又有一丝对季节韵律的默契(mòqì)。梅雨季,这是杭州人逃不掉也绕不过的一段时光。
历史上,杭州大部分年份都在芒种节气期间入梅(rùméi),平均入梅日为6月13日,出梅(chūméi)日在7月7日,也有早(zǎo)的时候,像1954年5月18日就入梅了。
浙江省气象台预计,7日(rì)-10日前期我省进入降水集中期。这句(zhèjù)话的潜台词是:杭州要入梅了吗?看看时间,也差不多了。
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说(shuō):“目前还在(zài)会商中,但从指标上看,差不多了。”是(shì)的,入梅也是有(yǒu)指标的,不是说天热起来随便来几场雨,就能称之为梅雨。对于入梅条件,气象学上是非常较真的,副高北抬到位以后才算入梅。而且,雨量也有要求,小打小闹,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(liǎngtiānshàiwǎng)”这么来几下,也不算。
你有没有留意(liúyì)过,有时,江南地区官宣入梅,但(dàn)杭州却不包括在内。杭州不是白居易笔下的“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”吗?
毛燕军解释,在气象上,我国有专门的梅雨检测(jiǎncè)区,即江南区、长江中下游区和江淮区三个区域(qūyù)。其实,江南区比我们(wǒmen)平常说(shuō)的江南地区范围要小得多,杭州恰好处在(chùzài)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交界处,也就是说,杭州被这两个区分为两个部分,南部的桐庐、淳安和建德属于江南区,而北部的杭州、富阳、萧山和临安属于长江中下游区。
所以(suǒyǐ),杭州啥时候入梅,要基于副热带高压位置、强度、近日气温和雨(yǔ)日情况综合考量。
当然,也有读者说,入(rù)不(bù)入梅,我们只认墙面的水渍。嗯嗯,好像也有道理。

雨天的(de)西湖边充满诗意 里尔 摄
再忙,也需要一些仪式,让匆忙的生活、湿哒(dá)哒的日子有些小惊喜。
芒种时节,便藏着古人的风雅与(yǔ)生活烟火气。比如,“煮梅”。这个习俗据说(jùshuō)夏朝就(jiù)有了。正月开花的梅树在这时刚好结出梅子,但如果直接吃,梅子的酸涩难以入口,于是(yúshì),古人就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。方法很多,比较简单的是用糖(táng)和梅子一起煮,十分爽口,不妨试试看。听着雨水,煮一锅酸甜,把时光酿成诗。
更美好的仪式,便是饯花神(huāshén)(huāshén)。在民间,花朝节(huācháojié)“迎花神”,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百花争艳的盛景(shèngjǐng)落下帷幕,民间会举行送花神仪式,饯送花神归位,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(zhīqíng),盼望来年春天。《红楼梦》中也有提到:“尚古风俗:凡交芒种节这日,都要摆设各种礼物,祭饯花神,言芒种一过,便是夏日(xiàrì)了,众花皆谢,花神退位,须要饯行。”
在宁波,芒种(mángzhòng)时节则有吃君踏菜的习俗。这种菜在当地被称为“软菜”,长势喜人(zhǎngshìxǐrén),能长到1米高,茎杆厚实。当地人认为君踏菜具有清热解毒(qīngrèjiědú)的功效,吃了夏季不会出痱子。
与此同时,芒种(mángzhòng)时节也将迎来(yínglái)高考。杭州市气象台提醒,开考首日体感较为闷热,考场外候考的家长、奔赴考场的考生们,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(cuòshī),及时补充水分(shuǐfèn)。7日-10日杭州多阵雨雷雨天气,大家出门前记得检查雨具是否带好,可别让雨水打乱了考试节奏。
愿每(měi)一位奔赴考场的少年,都能从容地把知识酿成(niàngchéng)答卷的甘甜,愿每一个梦想都能在这个夏天结出饱满的果实。

茅家埠湖畔金光菊盛开(shèngkāi) 里尔 摄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