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未收也能先以好价卖!全省已有70多万亩新麦在网上售出

体育正文 297 0

未收也能先以好价卖!全省已有70多万亩新麦在网上售出

未收也能先以好价卖!全省已有70多万亩新麦在网上售出

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徐春光 肖柏明 潍坊报道(bàodào) “以前种小麦和玉米,忙活一年也(yě)挣不了几个钱。俺把家里(lǐ)的3亩地流转出去后,每年可以收取3000元的土地流转费,我还可以到园区里打工,一天的劳务费就是百十块。”说这番话的是潍坊诸城市昌城镇(chéngzhèn)东老庄(lǎozhuāng)村村民马夕芳。 6月4日,在位于诸城昌城镇东老庄村的李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,记者见到了在这儿(zhèér)上班的马夕芳,今年59岁的马夕芳笑靥如花地告诉(gàosù)记者:“有一种幸福(xìngfú)叫‘在家门口就业(jiùyè)’,李书记创办的李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让俺在家门口实现了上岗就业。” 李炜(右)和种植户(hù)一起查看即将"下架"的芸豆 据东老庄村网格党支部书记(shūjì)李炜介绍,合作社(hézuòshè)与(yǔ)青岛、潍坊等地一些大型商超和蔬果零售商达成合作协议,生产的蔬果直接销售给对方,避免了销售难题,村里还建成了专业批发市场。大棚全部采用物(wù)联网技术,温控、浇水、施肥等全部自动化,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(rénlìwùlì)。而附近村民流转(liúzhuǎn)出自家土地,不但可以收取土地流转费,还可以到园区内打工,带动周围村民致富增收。通过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(fāzhǎn)潜能,灵活多样创造就业岗位,就近吸纳当地农民变(biàn)身农业“产业工人”,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。 东老庄网格有760户2800口人。过去(guòqù),在土地分散生产经营模式下,节水灌溉、新型农机、飞防统管等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无法统一落地实施。有着3年军旅生涯的李炜,2017年上任村网格党支部(zhībù)书记,坚持走个人创办、支部领办、村企联办(liánbàn),围绕解决好(hǎo)“人往(rénwǎng)哪里去、钱从哪里来、地该怎么用”三大问题,唱好支部建在网格上、党支部引领(yǐnlǐng)合作社、村企兴社“三步曲”。 李炜(左)检查文化活动(huódòng)广场健身器材 我们种植的(de)优质(yōuzhì)芸豆(yúndòu)品种“499-1”,纤维少,口感好,在市场上深受欢迎,今年第一茬芸豆大丰收,市场供不应求,完全不愁销路问题。李炜说,“我们一直坚持为消费者提供品质高、价格低的芸豆,让(ràng)小小的芸豆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‘金字招牌’。” 李炜还通过对接辖区日龙食品公司,流转土地150亩,由企业出资建成(jiànchéng)16个标准冬暖式(dōngnuǎnshì)大棚,并对村民出租,剩余土地种植(zhòngzhí)了粮食(liángshí)、蔬菜,实现年创收16万元。60岁的村民隋树亮(suíshùliàng)将自己3.5亩地流转给日龙公司,每年可以拿到3000元的土地流转费,反过来又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植芸豆,第一茬芸豆基本(jīběn)“下架”,毛收入近20万元。 值得一提的(de)是,去年10月,村(cūn)网格党支部组织村集体以每亩土地1000元的价格,流转给支部领办的炜业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(hézuòshè)统一经营管理,实现了“小田变大田”“分散变集中”“竞争变联合”。留守村中(cūnzhōng)的“老把式”“家庭妇女”也成为合作社的产业工人。同时还(hái)盘活了村内闲置土地350亩,发包给散户经营,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。他还牵头建成了全镇首个(shǒugè)蔬菜批发市场,年交易额超千万元,带动(dàidòng)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。 大棚(dàpéng)黄瓜进入采摘旺季 如今,东老庄(lǎozhuāng)村的大棚(dàpéng)芸豆让村民尝到了甜头。目前,全村有216个蔬菜大棚,年收入近700万元。到去年底,东老庄网格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50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较2017年实现翻番(fānfān)。东老庄村先后被授予“省级卫生村”“潍坊市‘万企兴(wànqǐxīng)万村’行动示范村”“先进城乡联建党组织(dǎngzǔzhī)”“城乡联建示范党组织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 无人机视角下,东老庄村犹如“乡村里的都市”,家园连着田园,生机勃勃。红瓦绿树的新(xīn)农村、良好的社会治安、文明清新的乡风、和谐的邻里关系……都在无声地诉说着(sùshuōzhe)这个村庄(cūnzhuāng)的与众不同。
未收也能先以好价卖!全省已有70多万亩新麦在网上售出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