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“新松人才”浙江省青年话剧演员大赛复赛开启
2025“新松人才”浙江省青年话剧演员大赛复赛开启
2025“新松人才”浙江省青年话剧演员大赛复赛开启潮(cháo)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含笑
6月(yuè)17日上午(shàngwǔ),浙话艺术剧院内灯光渐暗,观众席一片寂静,一位青年演员走上舞台中央,随着第一句台词清晰有力地响起,2025“新松人才(réncái)”浙江省青年话剧演员大赛复赛正式拉开帷幕。
群英荟萃(qúnyīnghuìcuì):浙江话剧新生力量大集结
“新松人才”计划是浙江省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艺(wényì)浙军建设,深入实施青年艺术(yìshù)人才培养(péiyǎng)的(de)一项重要举措,自推出以来,已成为浙江艺术人才培养的标志性品牌。作为该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,三年一届的浙江省青年话剧演员大赛旨在发现、推出和培养一批优秀青年(yōuxiùqīngnián)话剧艺术表演人才,繁荣浙江艺术事业。
本届大赛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,浙江演艺集团(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)承办。自今年3月启动,大赛吸引了众多来自全省各地的(de)话剧表演者报名参赛(cānsài),年龄跨度(kuàdù)从(cóng)16岁到40岁,覆盖了不同职业背景,其中不乏专业院团(yuàntuán)的演员和大专院校的学生。某种意义上说,浙江话剧界最有潜力的新生代演员都在此集结。
复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(gōngtú)
赛制升级:包容度更(gèng)大“含金量”更足
本届(běnjiè)大赛采用严谨的三级赛制:初赛、复赛和决赛。
初赛阶段已于日(rì)前(rìqián)结束,采用录像评审方式。复赛阶段为现场竞技,于6月17日至19日在浙话艺术剧院举行。7月16日将进入最后(zuìhòu)的决赛阶段。
与往届(wǎngjiè)相比,本届比赛体现了更大的包容度。比赛不再分A组(专业组)和(hé)B组(业余组),所有选手去掉身份标签,均同台(tóngtái)竞技,以演技论高下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比赛(bǐsài)的决赛环节(huánjié),首次加入即兴表演环节。比赛时,选手从题库中随机(suíjī)抽题,仅有5分钟时间准备,随即登台进行即兴表演。难度的提升,无疑对(duì)演员的临场反应力和艺术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大大增加了比赛的“含金量”。
现场直击:精彩表演诠释对(duì)艺术的热爱
参加此次复赛的96名选手,是从(shìcóng)来自全省各地的211名报名者(bàomíngzhě)中遴选出来的,他们将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,角逐入围决赛的资格。
比赛现场弥漫着紧张而专注的(de)气氛。有的选手比赛前两小时就开始化妆。后台,选手们反复(fǎnfù)练习着台词,调整(tiáozhěng)肢体动作,为登台做着最后的准备。
舞台上,选手们的(de)表演以话剧片段或语言类(lèi)小品为主,用(yòng)不超过12分钟的表演展示各自的风采。有的以细腻的情感刻画打动人心,有的用精准的肢体表达赢得掌声,有的凭借新颖的创意传递让评委(píngwěi)眼前一亮。
复赛现场(xiànchǎng) 主办方供图
大赛(dàsài)评委由省内外的话剧界权威专家组成,他们从(cóng)角色塑造、舞台行动、台词表达等多个维度对选手进行严格评判,现场打分。
“能把认真准备了两个(liǎnggè)月的戏在舞台上完整呈现出来(chūlái),有一种释放的感觉,非常开心!”从(cóng)赛场走下来的绍兴选手魏靖宸一脸轻松,他说,对于像他这样的年轻(niánqīng)演员,这次比赛是一次特殊的学习经历,“无论(wúlùn)最后是否获奖,能有这样难得的展示机会,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奖励。”
主办方表示(biǎoshì):“此次比赛见证了又一批(yīpī)青年演员的艺术(yìshù)成长,他们用十二分钟的精彩表演,诠释了对舞台的热爱,也为浙江话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。”
潮(cháo)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含笑
6月(yuè)17日上午(shàngwǔ),浙话艺术剧院内灯光渐暗,观众席一片寂静,一位青年演员走上舞台中央,随着第一句台词清晰有力地响起,2025“新松人才(réncái)”浙江省青年话剧演员大赛复赛正式拉开帷幕。
群英荟萃(qúnyīnghuìcuì):浙江话剧新生力量大集结
“新松人才”计划是浙江省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艺(wényì)浙军建设,深入实施青年艺术(yìshù)人才培养(péiyǎng)的(de)一项重要举措,自推出以来,已成为浙江艺术人才培养的标志性品牌。作为该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,三年一届的浙江省青年话剧演员大赛旨在发现、推出和培养一批优秀青年(yōuxiùqīngnián)话剧艺术表演人才,繁荣浙江艺术事业。
本届大赛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,浙江演艺集团(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)承办。自今年3月启动,大赛吸引了众多来自全省各地的(de)话剧表演者报名参赛(cānsài),年龄跨度(kuàdù)从(cóng)16岁到40岁,覆盖了不同职业背景,其中不乏专业院团(yuàntuán)的演员和大专院校的学生。某种意义上说,浙江话剧界最有潜力的新生代演员都在此集结。
复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(gōngtú)
赛制升级:包容度更(gèng)大“含金量”更足
本届(běnjiè)大赛采用严谨的三级赛制:初赛、复赛和决赛。
初赛阶段已于日(rì)前(rìqián)结束,采用录像评审方式。复赛阶段为现场竞技,于6月17日至19日在浙话艺术剧院举行。7月16日将进入最后(zuìhòu)的决赛阶段。
与往届(wǎngjiè)相比,本届比赛体现了更大的包容度。比赛不再分A组(专业组)和(hé)B组(业余组),所有选手去掉身份标签,均同台(tóngtái)竞技,以演技论高下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比赛(bǐsài)的决赛环节(huánjié),首次加入即兴表演环节。比赛时,选手从题库中随机(suíjī)抽题,仅有5分钟时间准备,随即登台进行即兴表演。难度的提升,无疑对(duì)演员的临场反应力和艺术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也大大增加了比赛的“含金量”。
现场直击:精彩表演诠释对(duì)艺术的热爱
参加此次复赛的96名选手,是从(shìcóng)来自全省各地的211名报名者(bàomíngzhě)中遴选出来的,他们将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,角逐入围决赛的资格。
比赛现场弥漫着紧张而专注的(de)气氛。有的选手比赛前两小时就开始化妆。后台,选手们反复(fǎnfù)练习着台词,调整(tiáozhěng)肢体动作,为登台做着最后的准备。
舞台上,选手们的(de)表演以话剧片段或语言类(lèi)小品为主,用(yòng)不超过12分钟的表演展示各自的风采。有的以细腻的情感刻画打动人心,有的用精准的肢体表达赢得掌声,有的凭借新颖的创意传递让评委(píngwěi)眼前一亮。
复赛现场(xiànchǎng) 主办方供图
大赛(dàsài)评委由省内外的话剧界权威专家组成,他们从(cóng)角色塑造、舞台行动、台词表达等多个维度对选手进行严格评判,现场打分。
“能把认真准备了两个(liǎnggè)月的戏在舞台上完整呈现出来(chūlái),有一种释放的感觉,非常开心!”从(cóng)赛场走下来的绍兴选手魏靖宸一脸轻松,他说,对于像他这样的年轻(niánqīng)演员,这次比赛是一次特殊的学习经历,“无论(wúlùn)最后是否获奖,能有这样难得的展示机会,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奖励。”
主办方表示(biǎoshì):“此次比赛见证了又一批(yīpī)青年演员的艺术(yìshù)成长,他们用十二分钟的精彩表演,诠释了对舞台的热爱,也为浙江话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。”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