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」美丽贵州“推荐官”

体育正文 300 0

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」美丽贵州“推荐官”

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」美丽贵州“推荐官”

5月22日是(shì)第25个国际(guójì)生物多样性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”。 从(cóng)苗岭到(dào)武陵,从高原到河谷,越来越多奇珍异兽正在(zhèngzài)回归;从中华秋沙鸭到中华桃花水母,从梵净山冷杉到黔金丝猴,400多种贵州(guìzhōu)特有动物、300多种贵州特有植物展现着自然之美、生态之美——美丽贵州,俨然是一个“动物王国”“植物王国”“物种基因库”。 黔(qián)金丝猴。(周海翔 摄)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灵长目猴科。栖息(qīxī)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(zhōng),以树叶、嫩芽为食。全球仅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,数量约(yuē)850只。 黑叶猴。(陈东升(chéndōngshēng) 摄)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(yěshēngdòngwù),灵长目猴科(hóukē)。群居生活,夜宿岩洞,以植物嫩叶、果实为食(wèishí)。全球数量2000只左右,最大种群分布于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。 黑颈鹤(hēijǐnghè)。(陈东升 摄)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鹤科(hèkē)。目前全球数量约17000只,95%以上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。每年10月(yuè)至次年3月,2000多只黑颈鹤会迁徙(qiānxǐ)到贵州威宁草海越冬。 豹猫(bàomāo)。(王吉勇 摄)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猫科。夜行动物,以小型动物为食(wèishí)。在贵州雷公山、宽阔水、大沙河等地(dì)均见其踪迹。 白冠长尾雉(wěizhì)。(王进 摄)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鸡形目雉科。中国特有物种,栖息于常绿阔叶林中,以植物种子、昆虫为食,在(zài)贵州的北部(běibù)、西部和西北部的少数地区(dìqū)可见。 务川臭蛙。(邓怀庆 摄(shè))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无尾目蛙科。贵州特有种,仅分布于务川喀斯特溶洞溪流。体长5至7厘米,昼伏夜出(zhòufúyèchū),遇险释放(shìfàng)蒜臭味,被IUCN评定(píngdìng)为极危物种。 梵净山(fànjìngshān)冷杉。(梵净山保护区管理局供图)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,松科常绿乔木。第四纪冰川孑遗物种,贵州特有种(tèyǒuzhǒng),仅生长于梵净山海拔2050至(zhì)2350米的山脊(shānjí)上,耐寒抗风,球果紫黑如铃。 辐花(fúhuā)苣苔。(徐建 摄)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,苦苣苔科。贵州特有种,仅分布于贵州贞丰、安龙与兴仁交界的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,生长于海拔1500至(zhì)1600米的山地灌丛中或林下,被(bèi)IUCN列为易危(yìwēi)物种。 白花兜兰。(陈东升(chéndōngshēng) 摄)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(zhòngdiǎnbǎohù)野生植物,兰科。附生于石灰岩岩壁或岩石缝隙,喜阴凉湿润。数量稀少,在国内(guónèi)仅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(nánbù)(荔波)有分布。 岩生红豆(hóngdòu)。(杨焱冰 摄) 国家(guójiā)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,蔷薇目豆科。贵州特有种,分布于贵阳等地,生长于石灰岩中,适生中性或微酸性土壤(tǔrǎng)。 2023年在贵州(guìzhōu)境内发现的金丝桃属新物种。因(yīn)目前仅发现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故命名为荔波金丝桃。其资源(zīyuán)十分稀少,仅发现2个野生居群,约45株。 2022年在贵州境内发现的酢浆草属新物种(wùzhǒng)。因目前仅发现于习水县,故命名为习水酢浆草。生长于较潮湿(cháoshī)的环境,叶片呈非对称倒心形(xīnxíng)。 贵州日报天眼(tiānyǎn)新闻记者
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」美丽贵州“推荐官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